![]() 性激素的临床应用
简介对世纪重大医学科技进步之一是试管婴儿,而它的成功标志着生殖生理学、神经内分泌学和生殖内分泌学的成就和结晶。半个世纪来,生殖内分泌学最大的进展不仅揭示内分泌和生殖的性轴——下丘脑、垂体和卵巢各部位的功能,亦研制出性轴各部位的商用制剂,如替代下丘脑的多肽激素——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(GnRH);替代垂体的蛋白激素——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(HMG)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(HCG),分别替代促卵泡激素(FSH)、促黄体激素(LH);替代卵巢的类固醇激素,如雌激素(estrogen)、孕激素(progestogen)和雄激素(androgen)。目前上海市可生产上述各类高科技生物制剂,临床上用来治疗性轴各部位病变引起的排卵障碍,使诱发排卵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,也使很多无排卵性不孕症妇女获得了做妈妈的权利,显示党和政府对人民生活的关爱。
回顾生殖激素历史,不难看出,最早始于卵巢激素的研究,早在1816年已认识到雌激素不足可产生更年期综合征,曾有用干燥的动物卵巢来治疗此征。1926年原始的雌激素制剂用于临床,1929年雌三醇和雌酮问世,1935年纯化雌二醇分离成功,1934年纯化孕酮用于临床,此后各种雄激素制剂问世,近年来习惯上把这些卵巢激素简称为性激素(sex hormone)。 性激素有天然与合成制剂之分,种类日益繁多,作用不同,制剂各异,亦各有不同的不良反应,目前已广泛用来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妇科病、计划生育避孕和妇女保健的围绝经期激素替代疗法(HRT)等。由于各种性激素均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,临床医师应熟悉各种性激素的特性,合理选择治疗对象、药物剂型、剂量和疗程,旨在减少毒副作用或医源性疾病。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这本性激素临床应用方面的专著,对规范临床用药十分有益。
|